
牛布拉医生采咽拭子标本
经多次修改,终于做好排班表,正打开外网电脑开始制作病人一览表和完善病人病情动态表的我,突然想起应该先和张孝梅护士长交流一下病房里面的相关流程,来到护士站,张孝梅正在接电话,高巧玲在监控电脑前认真查看着病房和患者情况,宋超和白兴宇已经进入病房,监控看到他(她)们在给患者做治疗,可是由于穿着防护服,根本分不出他(她)们谁是谁,阿嘎如拿着对讲机在和他们联系着,提醒他们抽完血、扎上液体后,赶快抓紧时间收垃圾、打扫卫生、配置消毒液和走廊消毒。这些工作在平时可能分分钟就干完了,有些是病区保洁的工作,可现在都要由医护人员完成,在层层防护的情况下,身着厚厚的隔离服,走路就已经很困难,弯腰蹲下的动作更是难以完成,更怕出现防护服撕裂的情况,护目镜带一会儿就起雾,视线很不好,只能等变成水珠后才能通过水珠流过的痕迹清楚看清外界的事物,密闭的隔离服长时间穿着后会有缺氧的现象发生,在这种状态下,有时候会忘了要做什么,所以对讲机沟通提醒就显得非常重要了......

宋超和白兴宇正在穿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房;白兴宇给患者输液
沈红霞和徐强下夜班还没走,一个在接患者传呼机的电话,一个在治疗室加药,作为医院护理骨干的她(他)们,“入仓”后工作积极主动,抢着进病房干活。一时间,传呼、电话、对讲机、监控,各种声音参杂在一起冲击着我的鼓膜,一瞬间我忘了我要对他们说什么......

沈红霞进病房治疗;徐强在为患者做治疗
一上午的时间在和刘组长的具体交接中过去,中午时分疲惫的刘组长“出仓”进行医学隔离观察,但直到晚上还在微信上与我交待着相关的工作和注意事项。杨美荣医生也是今天“出仓”,正在更改医嘱、记病程的她也同时与李晓川医生进行着交接。妇产科张艳医生,农工党员,前几天因为一个孕妇确诊患者病情加重,紧急调入隔离病房,一直关注着这个孕妇的情况,现在又在和孕妇通过视频进行交流、指导,几天来通过她的悉心治疗、指导,该名患者各项指标均以正常。

张艳医生准备进入隔离病房
转眼中午到了,治疗告一段落,宋超和白兴宇最后给患者送完饭也出来了,整整一上午穿着防护服在里面工作,里面衣服都湿透了,宋超是中心医院派来支援的ICU的男护士,东北人,身体瘦小,性格却很豪爽,大家都非常喜欢他。本来他的工作只是采血气,可他心疼那一套防护服,说既然进去了就多干点,省的再进一个人多用一套防护用品。面对防护用品的储备不足,我们能省一套是一套。白兴宇是我们手术室护士,话不多,干活很利索,看见我了,一边洗手一边回头和我打招呼,我发现她脸上都是一条条深深的压痕,脸色一块红一块紫的,估计是缺氧了。护士们的工作确实很辛苦,穿着防护服不说,治疗工作比平时繁琐许多倍,在里面待的久了,体力消耗大,又容易缺氧,真的很为她们担心......
终于在大家分批吃午餐的时候,我和张孝梅护士长抓紧时间沟通并确定了病房流程问题,又打电话请示指挥部,通过论证,我们替出的几种方案都行不通,最后只能给通过给患者换房间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,于是我们确定了一条最短路线和随后的消杀程序。
午餐后,杨文慧、白兴宇穿防护服进病房给患者换房间,阿嘎如穿隔离衣开锁接应、消杀。一应工作包括与患者沟通有条不紊的进行着,忙完已经下午两点多了。这时,我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......
十二号病房和八号病房的两个患者都病情突然恶化,气短,烦躁,血氧饱和度都掉到了85%,必须上呼吸机,为更好应对本次疫情,医院刚刚买回来两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设备,经电话请示指挥部,专家组指示可以先给这两位患者使用该设备,如果不稳定再上呼吸机。但是目前隔离病房只有杨美荣医生用过这个设备,于是紧急把已经在宿舍收拾物品准备“出仓”隔离观察的杨美荣医生再次调了回来。这时候更危急的问题出现了,十二号病房的患者急查的化验显示血钾2.46mmol/L,需要紧急静脉补钾!这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!谁都知道,做有创操作是最容易发生医护人员感染的,而且当穿上隔离防护服、带上护目镜和三层手套,看不见、摸不到,血管穿刺难度很大,风险极高,但病情不能耽误,我和杨美荣、李晓川两位医生迅速穿好防护服,推着经鼻高流量氧疗机冲进了病房。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和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治疗,患者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了,接下来又多次调整吸氧参数观察患者反应和血氧饱和度,经过专家组确认患者安全,我们才从病房出来,抬头一看,时钟已指向晚上九点,“战友”们都在忙碌中等待着,也为我们捏着把汗。看到我们胜利出来,大家都异常开心。

”火线“培训

经颈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

经鼻无创高流量湿化氧疗

阿嘎如给患者做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护理,换药
通过视频监控继续观察患者,两个重症患者都安然入睡了,血氧饱和度都在95%以上,除了四位值班人员,大家这才下班回隔离宿舍休息。
回到宿舍已经快11点,牛布拉和李晓川医生才又开始收拾宿舍,不知道他们几点才能睡觉......换上睡衣,喝了满满一杯凉白开,把闹铃调到六点,终于躺在了床上——好久没有对睡眠有这么强烈的渴望了,只是我又想起了什么,拿起了手机,在日记里写下了今天发生的事情……
清晨六点,伴随着闹铃和清脆的鸟鸣,我睁开眼睛,明媚的阳光散发着春的朝气,新的一天来到了......
我们不想让大家说我们多么的辛苦,多么的伟大,
我们只是想让大家知道,有我们在,请你们放心。
治好所有患者,“战友”们一个不少的安全回家,就是我们的目标!

